6岁男童“全裸”游街示众,身旁父亲穿戴整洁:小孩冷得打哆嗦

2023-02-11 21:06:49    来源: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关资料图)

2023年2月4日的广东深圳依然是春寒料峭,气温在17-18摄氏度,街上的行人匆匆,仍旧还穿着外套和长衣长裤,但却有一位年仅6岁的男童,赤身裸体地瑟缩走在大街上。

当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还以为是监护人的疏于看管,让心智发展有缺陷的小孩不慎跑了出来,还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衣不蔽体。

但当我查看了相关的咨询,得知真相竟然是该名男童的父亲为了惩罚自己的孩子,逼迫其全裸着游街示众,在知道这一事实之后,我简直是要出离愤怒了。

让年仅6岁的小孩全裸着在低温天气中游街示众,这对一个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心灵会带来多大的伤害,我想这位父亲不会不知道。

而他会选择这么做的原因, 无非也就是长久以来在中国式教育当中推崇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不打不成材”的粗暴式教育,殊不知这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

无独有偶,曾经被网友在微博上曝光的南京“狼妈”虐童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多方的谴责,只是因为年仅9岁的男童没能完成母亲布置的课外作业,就遭到母亲的抽打、脚踩等暴力对待,事后孩子被送往医院鉴定伤情,发现已经达到轻伤的等级。

似乎无论多少粗暴式教育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后果,都难以为那些前赴后继的“虎爸狼妈”们敲响警钟,教育不是一味地殴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一条生命,多少苦口婆心的道理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助理教授周庆的问卷调查显示,由“暴君型”的父母养育成人的孩子,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较差。

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和畏畏缩缩的状态,以及极其脆弱的心理抗压能力, 这些都导致他们的心理比较极端、容易失控,严重地还会发展成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并且根据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兼亲子教育专家李子勋教授所言,“采用惩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只能称为威慑孩子的手段,无法达到让孩子听话的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家长经常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会激发孩子内心的叛逆心理,孩子容易出现打架斗殴、无心向学的消极情绪。”

由此可见, 粗暴式育儿是不可取的,让6岁的儿子裸体游街,其实是父亲的灵魂在当街示众。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就将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放任型、暴君型和溺爱型三种,如今这三种家庭教育的模型都能在中国式育儿中找到各自的身影,而其中粗暴式育儿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摧残之大,难以一言蔽之。

所谓粗暴式育儿,指的是通过一些对于孩子外在和内在的多重伤害达成让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的目的。

它的外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或者是一些强迫和控制行为来逼迫孩子就范,像上文中这位广东的父亲让儿子在大街上裸体游行,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些或实质或隐形的伤害所带来的影响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根据荷兰莱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一项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曾经在童年遭遇过心理阴影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成年之后患上抑郁症的概率将是正常人水平的四十倍左右。

此外,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必然是在心理上处于一个长期压抑自我的状态,在成年之后为了发泄对于自己和父母的不满,他们常会出现诸多外显的陋习, 比如吸烟、喝酒、逃学、霸凌,甚至是诉诸于暴力、药品和非法行为。

利用孩子的恐惧来纠正他们的行为,粗暴式育儿不可取,为人父母,只有真正用心地去了解孩子、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够以父母的身份去教育孩子。

将孩子视为和自己同样平等的独立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尝试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当中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方面。

最重要地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应该耐心、和蔼地去引导他们,毕竟谁在小的时候没有犯过错呢,将心比心,不要将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洪水猛兽。

-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